省直管縣改革:不搞一種模式 要因地制宜
2009年的中央“一號文件”明確提出:推進省直接管理縣(市)財政體制改革,將糧食、油料、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。穩(wěn)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,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,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(市)的體制。
人們注意到,中央近年來在不同文件中對省直管縣改革問題已數(shù)度涉及,但“一號文件”中的這段話無疑是最新的表述。這也再次彰顯出中央鼓勵地方大膽探索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心。
中央編辦副主任吳知論強調:“由于我國東中西部地區(qū)差異性比較大,各地情況也千差萬別,不可能搞一種模式,而要從當?shù)貙嶋H出發(fā),因地制宜,穩(wěn)步實施。”
地方試點先行
吉林、浙江、山東、安徽等省陸續(xù)推行以擴權強縣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
在中國,市與縣這對長期帶有隸屬性質的行政關系,從上世紀90年代悄然改變。1992年,浙江出臺政策,擴大蕭山、余杭、鄞縣、慈溪等13個縣(市)部分經濟管理權限的政策。迄今,浙江已連續(xù)4次出臺政策,擴大部分經濟較發(fā)達市(縣)的經濟管理權限。
而海南省則由于自身土地面積和人口較少,從建省之初就實行市縣分治——市只管理城市本身,縣由省直接管理。
在全國,吉林、浙江、山東、安徽等省也陸續(xù)推行以擴權強縣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,對經濟發(fā)展較快的縣(市)進行擴權,進一步擴大縣級政府社會管理和經濟管理權限。
截至2007年年底,全國24個地區(qū)實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。
以大力推進試點的安徽為例。全省下轄61個縣(市),縣域人口占全省的70%,經濟總量接近全省一半。自2004年起,安徽在57個縣(市)實行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;兩年后,又選擇30個縣(市)進行擴權強縣改革試點,探索省直管縣的體制,省發(fā)改委、公安、衛(wèi)生等32個部門下放143項權限。
5年探索,安徽財政體制改革成效明顯。縣域財政取得了長足發(fā)展,對全省財政增收的貢獻率逐步提高。2007年,全省61個縣(市)財政總收入增長34.4%,增幅高出全省增幅近8個百分點。而隨著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直接到縣,提高了縣級財政分配使用效率,市一級“上截省、下拿縣”資金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。
同時,安徽擴權強縣試點的成效也很明顯。擴權強縣試點縣與省直部門的直接“對接”,減少了管理層次,提高了辦事效率。懷遠縣引進一個投資額2200萬元的項目,僅3天就完成全部審批手續(xù)。同時,“擴權強縣試點縣”成了一張極具影響力的名片,招商引資吸引力大大增強。廣德成為試點縣后,外來投資明顯增加,2007年全縣實際到位省外資金32億元、外資2964萬美元,分別居安徽第一位和第八位。而且,試點縣經濟社會發(fā)展明顯提速。2007年,全省12個試點縣生產總值增長15.6%,比全部縣域高0.8個百分點;利用外商投資2億美元,增長2.5倍,比全部縣域高99.4個百分點。